近期又是科技圈的淡季,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正当阿红在冲浪摸鱼学习的时候,一条热搜闯入我的视线。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爆单,武汉出租车司机请愿留口饭吃。
看到这里就比较诧异了,无人驾驶出租车不是在 2019 年就投入试运营了吗?怎么在今天抗议井喷了。
赶紧去了解下。
萝卜快跑在武汉市订单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被武汉出租车司机集体投诉。
其中特别醒目的一点:萝卜快跑单日单车峰值平均突破 20 单,这是啥概念,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2023 年 1 月广州市出具的网约车信息统计表。
日均单量 12 单,日均营收 304 元。而在经济发展的现在,推测单个出租车司机日均单量基本也就是 25 单左右。
这意味着,萝卜快跑已经快和正常的出租车和网约车拥有同等级的接单量了。
那为啥萝卜快跑能迅速成长并且在武汉拥有爆炸式的单量?
刨去猎奇心理。
首先是价格因素,这个没啥好说的。
无人驾驶在推广期间的费用都是偏低的,各种优惠补贴一起上,干到了 10 公里 3.9 元的离谱价格。
纵使为新用户推广,但平时相对比传统打车也是便宜不少。
普通人没啥特别多的想法,但不能跟钱过不去。
其次是服务方面。
因为不会说话,因为是 AI 自动驾驶,所以在网友眼中,它们是这样的:
不会尬聊,不会拒载,不会开斗气车,不加塞,不会抽烟,活脱脱是一个守规矩的老实司机。
并且 24 小时听候你的差遣。
而且在 WAYMO 的数据中也佐证了,对比人类,无人驾驶降低了 85% 的事故发生率,并且发生事故造成的创伤也更低。
那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要举手了,那它就没啥缺点吗?
自然也是有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是因为太守「规矩」,所以它目前看上去是呆呆的,像极了阿红当年刚拿驾照上路时候移动路障的样子。
无论是行人、电动车还有其他车辆,但凡堵它一下它就会停下或者减速,所以武汉网友给它取了个「苕萝卜」称号。
但也不用过于担心,确实遇到异常加速或停滞行驶且没有脱离控制时,也会有人工监控远程驾驶介入。
并且因为它的副驾不能坐人,意味着 4 个人打车就没办法一辆车坐下。
目前也在各个大城市试运营了,包括成都的高新区,阿红也看了下,和以往传统打车不同,它是有几个固定停车点。而不是随地大小停。
所以你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相应的它也没办法尽可能送你最后一段脚程。
看起来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为什么还要持续推广并加以发展呢?
其实也是为了保就业和本土无人驾驶发展。
我们知道,目前 AI 穿插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无人驾驶其实也是 AI 旗下的一个分支,并且还是比较粗的那条分支。
所以无人驾驶一定会落地,且在我们经济全球化战略下,也一定有外资与我们同台竞技。
在上半年 4 月 28 日,一众新能源汽车通过了汽车数据安全 4 项要求,其中唯一一家外资品牌就是特斯拉。
而在同一天,马斯克访华欲加速特斯拉 FSD(完全自动驾驶)落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已经于 2021 年成立了上海数据中心,实现本地数据存储,这也是通过监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之前,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上面宣布将在 8 月 8 日成立无人出租车 Robotaxi。
目前 FSD 已经在北美推广4年了,累计行驶20亿公里,测试人数超过40万,售价约为 1.5 万美元。折合人名币约 11 万元。
而特斯拉在中国已经销售了 170 多万辆汽车了。
如果 FSD 技术落地,那网友们想的买一辆无人驾驶车上下班接我,我上班去它去赚钱,下班的时候来接我并甩给我 300 块钱的愿望或许也就不那么遥远了。
所以如果萝卜没有提前快跑,也就可能在眨眼之间,特斯拉就会侵占大部分的无人出租车市场。
把这一连串连贯起来就能说通了,相比让外来的「胡萝卜」落地生根,本地的「土萝卜」的成长才是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和扶持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萝卜车已经迭代到了第 6 代。
仅需 20.48 万元。相对比第五代,成本下降了 60%,这意味着同样的资金周期,已经可以投放翻倍的运营车了。
而百度也宣布将在 2025 年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实现盈利。
对比特斯拉的 FSD 纯视觉方案,本土的萝卜还有高精地图配合 + 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的优势。
所以抢跑也是必然的。
所以对于萝卜快跑的发展,想跟大伙儿讨论的问题是,你觉得无人驾驶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本文编辑:@ 阿红
©本文著作权归电手所有,未经电手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