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产新能源车杀入混动赛道后,续航这一数字就跟玩命似的蹭蹭上涨。
以前家用车想都不敢想的一箱油 1500 百公里甚至 2000 公里,如今更是扎堆出现。
有那么一种极致内卷风气,要是谁家混动技术不能把极限续航干到 2000 公里,似乎都不好意思摆上台面。
当然,混动技术也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所有类型混动都能干到 2000 公里续航。
以后比亚迪 DM、吉利雷神超级电混以及奇瑞鲲鹏超能电混为例。
这些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方案无一例外都采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结构。
以比亚迪去年发布的第五代 DM 技术为例,其率先将家用车百公里馈电油耗降至 2.9L,而这还不是它的极限。
经过一年的打磨,比亚迪最近宣布第五代 DM 再次实现突破,在原本基础上将百公里馈电油耗进一步降低了 10%,来到夸张的 2.6L。
2.6L 百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拿秦 L 的 60+ 升油箱来说,不算本身自带电池的情况下,NEDC 工况就能跑 2300 公里以上。
意味着每公里成本仅仅不到 2 毛钱,讲道理充不充电已经不重要了。
尽管实际用车场景续航有所折扣,但就整体表现依然可用夸张来形容。
根据比亚迪介绍,很快将通过 OTA 方式为搭载第五代 DM 的车型进行远程升级。
这波老车主估计怎么都没想到,不买新车、不用换代,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关系到油耗方面的福利。
那么问题来了, 百公里 2.6L,纯电车看了也要直呼内行的油耗表现,比亚迪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咱们有必要先来简单看看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原理。
所谓混动,最重要的便是这个「混」字,简单来说就是可油可电,同时采用两种能量源。
不同于增程式混动车身扛着一台增程器,发动机只发电,不参直接参与车辆驱动。
插电式混动主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油可电,其优势便在于可根据发动机与电机各自擅长的工况条件智能切换动力源。
例如在低速行驶时,以效率更高的电机驱动,而在高速时切换至更擅长这一工况的发动机。
同时对于急加速类对动力需求更高的场景,还能让发动机与电机串联共同输出。
除此之外,这类技术通常还会搭载一台针对混动环境开发的更高效率的专用发电机。
配合智能调度策略,直接就把全程能效压榨到了最优水平。
因此插电式混动对比增程式混动,在油耗上天生就具备优势。
而比亚迪作为混动新能源车一哥,凭借在这方面多年的打磨,还有些属于他自己的狠活。
例如这次的第五代 DM 更新便引入了 AI 技术。
简单来说,其利用新开发的发动机 AI 模型以及三电系统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能从上百万种工况下找到最优的省油策略。
并通过升级后的控制逻辑,对三电系统更精准控制,最终实现榨干「毛巾中的最后一滴水」,再次让整体能耗明显降低。
总结就是,原本第五代 DM 硬件优势已经不错,而这次更是软硬协同策略上的进化。
在小忆看来,比亚迪这波操作何尝不是对为目前新能源领域的一种启发,未来必定不能只注重硬件,软硬协同才是破局的关键。
随着比亚迪新活儿上演,不知道后面又会有多少品牌跟上呢?
*资料、图片来源:比亚迪、网络。
本文编辑:@ 小忆
©本文著作权归电手所有,未经电手许可,不得转载使用。